结肠癌术后大便隐血
匿名 2018/03/06 06:21
性别:女 年龄:35岁
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 大肠癌时大便隐血阳性或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出血较多。大肠癌和痔疮的共同点是大便带血,但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有:一是大肠癌患者的大便次数增加或不规律,而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增加大便次数;二是出血量和出血状况不一样,大肠癌患者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较多。
全部回答(6)
-
再次手术切除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有报道复发病灶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仍可达40%~50%。饮食上一定要做好护理手术后注意加强护理和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等抗癌食物,服用含量为16%左右的人参精华提取物人参皂苷Rh2能够在抑制癌细胞、抗炎止痛,增加白细胞,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增加病人食欲的作用。
-
术后一般需要3-7天才能逐渐恢复胃肠道的消化和蠕动功能。一般术后化疗的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很多病人也会导致便秘的情况的,术后建议可以辅助中医治疗,中药如人参的等可以改善症状,加快术后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酒类,冰冻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祝身体健康!
-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由于左右两侧大肠各在解剖和生理功能上有所不同,因此症状亦不完全相同。左侧大肠管腔不如右侧宽大,内容物为同体状态的粪便,以浸润癌多见,因此梗阻症状比右侧大肠癌多。肠梗阻多见于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的浸润型结肠癌、溃疡型或增生型结肠癌,多发生于晚期。结肠发生完全梗阻时,回盲瓣又能防止逆流,形成闭袢式肠梗阻,近侧高度扩张,甚至穿孔。 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是大肠癌最早的症状。多数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有时稀便和便秘交替,大便带血及黏液。癌肿发生在左半结肠时因固体大便摩擦病灶易引起出血。 腹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疼痛部位一般在中下腹部,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癌肿发生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有腹膜刺激征。亦可形成内瘘,以横结肠癌穿人胃、小肠最多见。有时可直接穿透腹壁而形成外瘘,均可有不同程度腹痛。 腹部肿块是结肠癌的常见症状。位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中段的癌肿易被扪及。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 直肠癌多有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多为鲜红或暗红色血,与大便不混。次数由每日数次到十数次,多为黏液血便。肿瘤累及膀胱时表现泌尿系症状。 其他全身症状有贫血、消瘦、乏力、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癌肿坏死或继发感染时常有发热。肿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贫血以右半结肠癌多见,由慢性失血引起,也和营养不良、消耗有关。癌细胞脱落种植盆腔后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肿块。转移至腹膜可引起腹水。
-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遗传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发生大肠癌的基础。 2.饮食因素 Carrol证明饮食中摄取脂肪的量和大肠癌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关系。 3.大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Henry发现大肠腺瘤患者首次腺瘤摘除后有30%~35%可产生新的腺瘤,因此腺瘤患者术后仍需严密随访观察。 4.溃疡性结肠炎(UC)UC时大肠癌发生率为2.2%~9.7%,全结肠炎者大肠癌发生率为7.2%。UC的最初l0年癌发生率不高,其后每年增加10%~20%,且幼年发生UC者癌发生率高。 5.克罗恩病(CD) CD发生大肠癌的报告病例少,但比一般人群发生率高6.4~7倍。发生部位以乙状结肠、直肠、盲肠、横结肠及升结肠多。 6.直、结肠放射治疗文献报告患者因癌行放射治疗后,经随访发生直肠、乙状结肠或舡癌。从放射治疗到发生癌相隔时间为3~30年不等。 7.肠结核肠结核合并大肠癌少见,女性多见,好发于盲肠、升结肠。组织学上中~高分化腺癌占80%以上。现认为大肠癌发生于萎缩瘢痕带或异型增生灶。 8.血吸虫病 大肠黏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造成反复的黏膜溃疡、修复以及慢性炎症等病变,大肠黏膜上可出现腺瘤样增生,在腺瘤的基础上发生癌变。
-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病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多数会有大便性状以及大小习惯的改变,症状明显的可以做一下肠镜检查,排除结肠癌的可能,确诊之后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还应根据分期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其中分期较早的结肠癌,治愈的几率也相对较高,饮食避免过于油腻,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点新鲜的水果,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