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的问题
ca39qu77 2011/03/17 05:20
健康咨询描述:医生您好鉴于最近日本核危机的问题,我想问一下,既然新闻说到核辐射里面存在有131碘物质会对甲状腺有影响,很可能会引起甲状腺癌,那为什么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术后又可以使用131碘治疗呢?这样不是前后矛盾了吗?本人因为患有甲状腺结节伴增生(术后病理结果)所以比较担心这个问题望得以解答
全部回答(16)
-
甲状腺癌转移主要途径有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专业和直接扩散。其中淋巴转移较为多见。临床上常用含量为16.2%的人参小分子萃取精华()来抑制癌细胞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来抑制癌细胞转移。
-
131 碘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关于治疗方法,众多学者说法不一,至今没有统一的规范。 131 碘服用剂量以及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根据个体病案,均采用首次口服 131 碘100×37MBq,以消除残留甲状腺组织,1周后开始口服甲状腺素片40mg3次/日,长期服用,以替代甲状腺功能。每隔半年或1年,再次口服 131 碘100×37MBq,直至病灶消除。2例病案,服药后食欲下降,体软无力,恶心,转移灶处肿胀等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由此可见, 131 碘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是一种安全可靠,费用低,疗效明显的理想方法,病人无痛苦、容易接受。这是一种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目前,在国外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在我国,由于临床应用还不够广泛,部分医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我国目前在 131 碘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使用剂量上还没有规范化治疗的方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爆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大剂量的辐射才可能引发癌变。治疗量的放射碘是安全的。
-
由于碘-131能被高度选择性摄取(碘-131几乎只被甲状腺所摄取)和浓聚于甲状腺组织内,且碘-131发射的β射线最大射程仅为3.63mm,平均射程为0.48mm,所以β射线对甲状腺的治疗作用强,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及其他器官的影响极小,所以碘-131治疗甲亢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异常安全的方法(又俗称为“不开刀的手术治疗”)。
-
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查,多运动
-
问题:核辐射有哪些危害 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 照射剂量超过1Gy(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损伤;在剂量低于1Gy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 1-10Gy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剂量在10-50Gy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死亡;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慢性核辐射损伤 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5、受核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 受辐射污染后6个月,会发生的机体变化,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 另亦会有遗传效应,令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畸胎等问题
-
碘131会对甲状腺有抑制作用。如果你的甲状腺功能正常那么碘131就是对正常的有影响。但是如果是癌症,碘131对抗的是癌细胞
-
碘-131发射的β射线可杀伤一部分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缩小,导致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使甲亢表现消失
-
放心了,日本离我们这么远,我们这里是安全的。不要瞎想了。
-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受不同辐射的时间以及辐射量。以下是遭受的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的后果: 450000~800000: 30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60000~100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10000: 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130; 5000: 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 700: 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 60: 人体内的辐射量; 10: 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 8: 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 1: 腿部或者手臂进行X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a,b和y三种辐射形式。a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b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
日本核辐射对我们没有影响的 您可以照以前的生活方式生活 不用去担心和改变什么 放心吧!
-
放射性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治疗用的放射性碘和稳定性碘具有相同的理化特性,所以甲状腺同样对放射性碘具有选择性的高度的吸收和浓聚能力。 甲状腺组织摄取131碘后,可受到p射线较长时间的集中照射,但不损害周围的器官和组织、131碘治疗后数小时,在B射线集中照射后甲状腺发生肿胀滤泡细胞出现空泡,核不正常,数天后即死亡。甲状腺并有急性炎症的变化,如水肿、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以后变为无功能的结缔组织,从而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达到类似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目的。所以可以用来治疗甲亢及甲状腺癌。 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爆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大剂量的辐射才可能引发癌变。治疗量的放射碘是安全的。 以上是对“核辐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
1、碘-131发射的β射线可杀伤甲状腺细胞,不仅可以杀伤正常甲状腺细胞,也可以杀伤异常甲状腺细胞,如癌细胞。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以及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疾患的治疗。 2、至于碘-131是否可以引起甲状腺癌,只是理论上的猜测,不是绝对,到目前为止,没有这样确切的报告。新闻上应该是讲其他放射物质可以导致机体癌变。
-
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清除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 如果核 事⺌故释放出放 射性碘, 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 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 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进入空气被放 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 射性物质的吸⺌入。 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 射性污染。 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受到或可疑受到放 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以上是对“核辐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
病情分析: 碘-131发射的β射线可杀伤一部分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缩小,导致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使甲亢表现消失 指导意见: 由于碘-131能被高度选择性摄取(碘-131几乎只被甲状腺所摄取)和浓聚于甲状腺组织内,且碘-131发射的β射线最大射程仅为3.63mm,平均射程为0.48mm,所以β射线对甲状腺的治疗作用强,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及其他器官的影响极小,所以碘-131治疗甲亢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异常安全的方法(又俗称为“不开刀的手术治疗”)。甲亢治疗剂量的碘-131对生殖器官的影响仅相当于一次放射科不孕症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时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剂量。由此可见,碘-131治疗甲亢对于年轻妇女以后结婚生育无影响
-
病情分析: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指导意见: 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
可能是淋巴结,多可以活动。